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,发病人群多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。

主要感染病原体是肠道病毒EV—71型和可萨基病毒(CV)A16型,近年来CVA6和CVA-10感染也呈上升趋势,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而多次发病,这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:我的孩子去年得了手足口病,今年怎么又得了?就是因为感染了不同血清型的肠道病毒。由于病毒传染性很强,常常造成流行。

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,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亦可经过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、疱疹液及污染的物品而感染,是否经过食物或水传播目前尚在研究中。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,成人大多通过隐形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,因此临床上以儿童感染为主,尤其容易在托幼机构儿童之间流行,我国与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,2009年以来,手足口病在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和死亡数排位均列第五。

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,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,发热或不伴发热,多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,手、足、口腔、臀等部位可见散发性的皮疹和疱疹,偶见于躯干,口腔内疱疹多位于舌、颊粘膜和硬腭等处,常发生溃疡,皮疹不留瘢痕和色素沉着。

少数病例除了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外,病情进展迅速,并出现神经系统、呼吸系统、循环系统严重症状,可危及生命。

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治疗。

预防:疾病流行期间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,注意环境卫生,勤洗手,居室通风,勤晒衣被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辽源市妇婴医院 副院长 邵郎

 


0437-3227163